青年培力
我們成立教育機構,尊重多元適性發展,鼓勵學生發揮所長、實現自我
成立教育機構,實現多元適性發展
亞東科技大學/豫章工商/元智大學
遠東新世紀尊重多元適性發展,鼓勵學生發揮所長、實現自我,先後捐助設立亞東科技大學、豫章工商及元智大學,使學生依生涯規劃選擇適合的優質教育環境。為了縮短學用落差,自2012 年起,遠東集團關係企業擴大提供優秀學生進行實務歷練,迄今累計有892 位在學學生於寒暑假期間參與產學實習計畫,進而於畢業後進入企業服務,創造學生、企業與社會多贏的局面(相關內容請參閱「招募與留任 」)。

前身為亞東技術學院的亞東科技大學於2022 年9 月27 與行政院僑務委員會舉辦「馬來西亞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揭牌典禮,預計自112 學年度起,開設「5G 通訊技術應用」、「電機工程」、「長期照護」3 項二年制專班(副學士),每期各招收至少20 名馬來西亞學生,由僑委會提供各項資源,連結馬來西亞產業界,為馬來西亞台商培育高科技人才及長照人員。12月12日接待「馬來西亞中學校長及督學赴台教育文化參訪團」,使其更瞭解僑生來台升學政策;12月14日再接待「海外青年台灣觀摩團(馬來西亞梯次)」,共有170 位華裔青年蒞臨。
在快速變動的大環境下,豫章工商在課程安排上,不僅注重基礎技術與技能、創新思維,亦加入社會人文關懷、世界觀及永續的概念,學校要培養的不只是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更是符合社會需求的新領(New collar)人才,並幫助學生更敏捷地回應外界的挑戰。電機電子群的學生雖然已規劃室內配線、電腦硬體裝修、網路架設、工業配線等四張考照課程,但為了強化學生的競爭力,仍加強建置自來水配管的課程及實習設備場域,2022 年寒假期間,陳俊良科主任召集20位二、三年級,有志考證的學生參加集訓,群策群力下,全數順利考取,這張證照不僅是勞動部核發的自來水配管證照,更可以同時向經濟部申請水匠證照,可謂一證兩照。

為打造全球人才基地,遠東集團與元智大學於2022年起,推動「企業書院」及「國際書院」,以企業需求為課程規畫主軸,由企業業師與校內教師共同授課,不僅學校教學能有效銜接學生就業,企業也可獲得適才適用之優秀人才。為進一步擴大與強化各學院英語學士班,元智大學以國際書院之概念,整合各院英語學士班,增聘10名外籍優秀師資,大一至大四英語課程於國際書院開授,專業課程採全英語授課。各系所可以淨零永續和智慧應用等議題為主軸,設計創新的專業英語學程。同時,元智大學也與中強光電、欣銓科技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分別成立光電書院及半導體書院,配合產業命題,提出研發專案,以符合產業發展及青年就業之所需。

為倡議各界關注氣候變遷永續議題,元智大學與「R20氣候行動區域組織」於2022年10月11日共同舉辦「R20xYZU 氣候變遷永續議題高峰論壇」,由R20 榮譽主席兼R20綠色婦女基金會主席Michèle Sabban與R20綠色婦女基金會秘書長Natasha Ilic率團訪台。論壇中由R20榮譽主席暨R20綠色婦女基金會主席 Michèle Sabban分享R20氣候行動區域組織與R20綠色婦女基金會多年來在各國的協助發展狀況,尤其在非洲等區;IKEA集團汪慶怡永續經營經理分享IKEA全球永續之路發展;Google Cloud謝良承台灣總經理說明2030淨零轉型路。遠東新世紀鄭澄宇行政總部總經理、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及百大企業永續主管與CEO,共同探討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的重要議題,並邀請與會者共同簽署倡議書,遠東集團旗下多家企業也共襄盛舉。
論壇中另規劃「淨零轉型與淨零商機」與「ESG 與公民素養」兩項議題,前者著重在分享國內企業如何成功轉型,尤其針對零碳議題。後者則著重在鼓勵青年人重視與了解ESG為全球公民之義務,除了應與國際接軌,更須提升ESG公民素養。

舉辦公開競賽,將台灣推向國際舞台
徐有庠盃-台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競賽
為了推動科學教育向下扎根,自2009年起,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合作舉辦「徐有庠盃-台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競賽」,邀請全國高中學生組隊參加。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同學由師範大學教授培訓後組成台灣代表隊參加「國際青年物理學家辯論錦標賽」(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 Tournament, IYPT)競賽。
徐有庠盃-台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競賽每年競賽題目由IYPT公布的17道競賽題目中選出12題,參賽同學賽前要針對每道題目進行實驗或模擬,在比賽中報告研究結果並與對手討論攻防,每年皆吸引全國明星高中組隊參賽。至2022年止已舉辦14屆,累計參賽人次1,955人,頒發獎金1,373萬元。自2010 年至今,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贊助台灣代表隊參加IYPT參賽同學的食宿、交通費用,台灣代表隊累積獲得1面金牌獎、6面銀牌獎及5面銅牌獎的優異表現。
徐有庠盃物理辯論賽持續擴大社會影響力,不僅促成臺北市建國中學及高雄市高雄中學創立物理辯論社團,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美國學校、彰化女中及明道中學等更將物理競賽內容正式納入課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自2014年起開設物理思辨課供學生選修,選用IYPT當屆題目作為課程內容,由老師指導學生學習如何推理、辨正及研究。台灣各項相關科學活動也援引IYPT選題,如科學教具創意競賽、高中暨大專物理辯論賽、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競賽以及科
學展覽等。
建立交流平台,啟發新世代迎向新興領域
有庠創新論壇
2013年起,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舉辦「有庠創新論壇」,鼓勵青年投入科技領域,為下個世代開創嶄新的未來。2022年適逢慶祝基金會成立20週年,將有庠創新論壇的舉辦場次擴大為五場,分別前往台北市的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師大附中與中山女中,以及新竹市的竹科實中,讓高中學生接觸更多元豐富的科技領域。論壇邀請「有庠科技獎」獲獎的優秀學者擔任演講者及與談人,透過成果分享及經驗傳承,啟發年輕學子勇於迎向新興科技產業。依據現場回收問卷統計結果,演講滿意度高。
![]() | ![]() |
第十四屆徐有庠盃-台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競賽-參賽隊伍指導教師與學生回饋

資料來源:第十四屆徐有庠盃-台灣青年學生物理辯論競賽訪談
2022年有庠創新論壇舉辦成果
主題 | 探索興趣 想像未來 | ||
場次 | 建國中學 師大附中 | 北一女中 中山女中 | 竹科實中 |
講者 | 藍崇文教授 | 陳青周教授 | 陳永富教授 |
影響力 | 現場參與人數合計531人、線上直播同時在線人數合計613人,共1,144人。活動影片累積觀看次數約5,800次,活動報導文章曝光數約達960,000次 |
現場實況
2022有庠創新論壇精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