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原遠東紡織〉,乃台灣規模最宏大、最多元化的紡織及相關產品製造者。本公司共分化纖、紡織、石化、土地開發與轉投資五大事業。

下載永續報告書下載永續報告書
下載永續報告書
展開選單展開選單
展開選單
Loading

Loading...

ESG 新聞

ESG 新聞

提供遠東新世紀最新永續動態

Scroll

山崎亮談社區設計 政策速度不能快於居民自覺速度

新聞出處: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從1993年文建會推動「社區營造」開始,台灣社區經歷「藝術介入社區」、「藝術浸潤社區」、「設計翻轉‧地方創生」等階段,幾乎每五年便翻轉一次計畫。參與「社區‧藝術‧設計」國際論壇的學者擔憂,台灣推動社區計畫的步調太快,反而造成不良影響。

「居民花多少時間去體驗、自覺,我們必須陪著一起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社區設計師山崎亮指出,社區設計的速度必須搭配居民自覺的速度,政策的速度不能快於居民自覺的速度。他認為,當人類不自覺地破壞自然,只要破壞速度極為緩慢,便可以讓自然有自癒恢復的機會,社區設計也是同樣的道理。

山崎亮主張「當地居民的問題由當地居民解決」。他觀察,傳統的設計往往先完成藍圖與流程、再找專業人分工,「這是對社區設計最大的干擾」。作社區設計必須轉換思維,不能先畫藍圖,而是凝聚社區居民一起討論,「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各自的所長,一起完成」。

大陸建築師何崴則認為,許多建築師自以為是英雄,用救世主的態度進入鄉村,帶這種姿態到相村相當危險,「一旦自以為是解救者,鄉村往往成為建築的背景」。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陳冠華則反省,台灣做社區設計的標準,其實都是50年前對田園生活的懷舊想像,「當你回到台北市公寓,願意隔壁鄰居來敲門嗎? 」藝術家吳瑪悧認為,「都市往何處去」不是個人可以決定,「只要人們想清楚什麼樣的地方你可以活下去,就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上一篇回列表下一篇
有關本公司企業永續疑問及建議,
歡迎使用e-mail或線上表單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樂意為您解答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