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原遠東紡織〉,乃台灣規模最宏大、最多元化的紡織及相關產品製造者。本公司共分化纖、紡織、石化、土地開發與轉投資五大事業。

下載永續報告書下載永續報告書
下載永續報告書
展開選單展開選單
展開選單
Loading

Loading...

永續環境

永續環境

全球暖化日盛,氣候變遷遽增,我們透過各類創新作為達成環境永續目標

Scroll

氣候變遷風險策略

氣候政策

承諾

遠東新世紀減碳目標及回應氣候變遷立場與《巴黎協定》一致,努力將氣溫升幅幅度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1.5°C之内。本公司從自身營運逐步減少碳排放,並積極與供應鏈夥伴攜手合作,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建構氣候韌性

目標

為符合國際減碳趨勢並提升公司在淨零時代下的競爭力,遠東新世紀於2024年提高減碳目標,以2020年為基準年,範疇一及二溫室氣體排放量至2025年減少30%(短期目標),至2030年減少50%(中期目標),至2050年邁向淨零排放(長期目標)
本公司化纖總部以2022年為基準年,承諾於2030年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2%
為呼應淨零願景、帶動產業鏈減碳,2024年訂定低碳轉型新目標:至2030年減碳50%、綠色原料佔比50%、綠色產品佔比50%,藉由原料、製程及產品的全方位低碳轉型,引領產業共創綠色未來。

策略

1. 提升能源效率
2. 低碳燃料替代
3. 發展再生能源
4. 使用碳捕捉及再利用(CCU)技術
5. 原料使用轉型

 

建立氣候韌性

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的影響日益明顯,為減緩及調適氣候變遷的危機,遠東新世紀自2019年推動「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衝擊評估,每年揭露評估結果於永續報告書與公司網站,並於2023年發布首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TCFD Report)。透過TCFD架構及IFRS永續揭露準則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評估氣候變遷對各生產營運據點產生的風險與機會財務衝擊,藉以建立氣候韌性思維。
遠東新世紀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TCFD Report) 

氣候管理架構

遠東新世紀氣候治理以董事會為最高層級,督導公司氣候變遷相關策略與管理方針,並設立董事會層級之功能性委員會-企業永續委員會。依公司組織設立「企業永續推行委員會」,行政總部總經理擔任召集人,由各事業總部生產營運據點、業務單位與行政部門共同推動本公司氣候風險減緩調適、低碳轉型以及環境風險管理;其中溫室氣體及能源管理相關業務由能源小組統籌;由董事長辦公室企業永續小組負責彙整各項永續績效,呈報至企業永續委員會及董事會;各事業總部總經理、營運長及能源小組每年至少一次於董事會及內部會議向董事會成員報告氣候變遷相關議題。

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組織圖

 

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制度 

為了全面掌握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本公司之衝擊,遠東新世紀設定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制度,由企業永續推行委員會負責推動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管理,定期向治理階層報告風險與機會,以落實自董事會由上而下的追蹤監督機制。

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程序 

註:實體氣候風險的風險評估與調適計畫涵蓋本公司100%生產事業主要生產據點;針對所有新營運據點於設立實施環境評估

 

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

遠東新世紀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工作小組提出之框架,建立完整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鑑別流程,首先蒐集氣候議題資訊,再透過兩個極端情境—升溫情境(SSP5-8.5)及淨零排放情境(NZE)—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之鑑別,篩選出18項與遠東新世紀相關之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議題,接著衡量各議題之「影響時間」、「發生可能性」與「影響程度」,以評估風險與機會之衝擊和影響,進而篩選出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

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情境

情境

SSP5-8.5

(極高排放情境)

NZE

(淨零排放情境)

適用類型

實體風險

轉型風險、機會

說明

由IPCC於第六次評估報告(AR6)提出,此情境假設未來全球所有國家皆未採取任何新的減量行動,從而導致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可視為最嚴苛的升溫情境。透過採用SSP5-8.5的情境,可評估在面對最極端的氣候挑戰下受衝擊之程度

由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出,為了達成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下的目標,此情境代表各國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之路徑,可視為最積極推動減量措施的情境。透過採用NZE的情境,可協助遠東新世紀面對未來全球積極推動減量政策的浪潮下,具備因應方案,奪得先機

參數

包含假設在氣候變遷最劣情境 (SSP5-8.5)下,推估東亞地區(包含台灣與中國大陸)2050年平均年總降雨量增加幅度為15%、年最大1日暴雨強度增加20%,隨著颱風、洪水、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等

包含假設在淨零排放(NZE)情境中,所有地區均開徵碳費/碳稅,涵蓋所有行業別:到2050年,先進經濟體碳價格將上升至每噸二氧化碳250美元,非先進經濟體碳價格將上升至每噸二氧化碳200美元

預估本世紀末升溫

>4℃

~ 1.5℃

(與巴黎協定一致)

 

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清單

編號

類型

風險與機會議題

潛在財務影響

可能發生/影響最高時間

1轉型風險溫室氣體減量及再生能源相關法規配合法規要求,擴大建置再生能源裝置,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中期
2轉型風險碳定價機制本公司生產據點所在區域推動碳定價政策,針對碳排放量課徵碳費/碳稅,預估可能在2050年達到高峰,本公司因繳納碳費/碳稅導致營運成本增加長期
3轉型風險邊境碳關稅為避免碳洩露,各國針對進口產品制訂邊境碳關稅制度,本公司外銷產品被課稅,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中期
4轉型風險轉型至低碳排技術與燃料為了推動低碳轉型,汰換既有傳統高耗能高排碳設備與燃料,並引入高效率低排碳量之設備與燃料,導致資本支出與生產成本增加中期
5轉型風險淨零相關技術之研發面對市場之需求,本公司持續研發淨零相關技術與綠色低碳產品,導致研發成本增加中期
6轉型風險客戶行為改變伴隨氣候變遷影響,客戶傾向使用更低碳之產品,並要求本公司降低碳排放量,若無法滿足客戶要求,將可能導致客戶流失,營收減少中期
7轉型風險失去投資方青睞因無法維持良好ESG績效,降低投資方投(融)資意願,進而導致市值下滑或資金成本增加中期
8轉型風險產業污名化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若有與碳排放相關負面消息,恐遭受政府與周邊民眾要求降載甚至停產,導致產能與營收減少長期
9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和頻率增加極端天氣造成設備受損,導致產能減少或維修費用增加長期
10實體風險海平面升高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本公司生產據點若處於海平面上升潛勢高的區域,可能造成資產設備淹沒,進而導致資產受損長期
11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和頻率增加(供應鏈)供應商所在地或供貨路徑受氣候影響,原物料無法如期到廠,導致產量減少中期
12實體風險平均氣溫上升供應商所在地或供貨路徑受氣候影響,原物料無法如期到廠,導致產量減少長期
13實體風險降水模式的改變與極端氣候極端的降水模式,如連續不降雨天數增加,提高缺水風險,本公司為提高水資源韌性,投資節水設施並啟動限水應變措施,導致資本支出及營業成本提高短期
14機會降水模式的改變與極端氣候極端的降水模式,如連續不降雨天數增加,提高缺水風險,本公司為提高水資源韌性,投資節水設施並啟動限水應變措施,導致資本支出及營業成本提高中期
15機會採用低碳能源極端的降水模式,如連續不降雨天數增加,提高缺水風險,本公司為提高水資源韌性,投資節水設施並啟動限水應變措施,導致資本支出及營業成本提高中期
16機會開發或擴展低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本公司持續降低產品碳排放量,符合客戶減排要求,提高產品議價能力或提高訂單量,進而增加銷售營收短期
17機會透過研發和創新,開發新產品或服務透過研發綠色產品,滿足客戶之要求,進而增加銷售營收短期
18機會進入新市場隨著各國回收政策推動,有利本公司擴大回收產品銷售市場,進而增加銷售營收短期
註:
1.短期為2024-2025年、中期為2026-2030年、長期為2031-2050年
2.氣候風險機會議題於前期評估參考TCFD框架與國際產業趨勢,彙整成氣候風險與機會長清單,其中議題包含訴訟風險,但經過與本公司高度相關之重大風險與機會評估,得出以上18項議題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結果 

鑑別結果顯示「碳定價機制、邊境碳關稅、客戶行為改變」為前三大風險,「進入新市場、採用低碳能源、開發或擴展低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為前三大機會。遠東新世紀針對六項議題進行財務衝擊量化分析,並擬定管理策略、展開相關因應措施,以強化本公司氣候韌性。

經過鑑別流程,實體風險非本公司重大氣候風險項目,但本公司定期執行廠區風險查勘作業,持續降低廠區營運風險。

遠東新世紀氣候風險矩陣

 

遠東新世紀氣候機會矩陣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財務影響分析
 

針對鑑別衝擊和影響程度前三高風險與機會進行財務影響分析,評估遠東新世紀在氣候變遷下可能遭遇之風險衝擊及面臨之商機,估算2025年與2030年之財務影響估值。

註:6 項議題之潛在財務衝擊與影響營收為生產事業營收,佔比依據當年度比值呈現

1. 風險議題:碳定價機制

(1) 衝擊說明

在氣候變遷日趨嚴苛的影響下,中國大陸已於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依行業歷史排放與未來發展核算排放基準,給予企業免費的碳排放配額,並開放企業在碳市場中交易配額,從電力業開始,考量納入化工、鋼鐵等8個重點產業。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於2023年2月15日正式公告,以課徵碳費作為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政策之一,碳費制度三項子法於2024年8月公告,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綜上所述,遠東新世紀生產據點,未來面臨須繳納碳費或購買碳配額,進而導致營運成本增加。

(2) 情境說明

本議題採用IEA於2024 WEO報告中提出的NZE情境下,不同時間的各國碳定價預估值,評估到2050年前本公司生產事業營收之財務衝擊。

(3) 潛在財務衝擊

2. 風險議題:邊境碳關稅

(1) 衝擊說明

為應對碳洩漏的風險,設置邊境碳關稅將成為國際趨勢,例如歐盟透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來自碳排放限制相對寬鬆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課徵費用。未來如美國、日本、韓國都開始規劃邊境碳關稅,或研議碳洩漏的因應對策,將可能造成遠東新世紀外銷產品成本提高。

(2) 情境說明

本議題採用IEA於2024 WEO報告中提出的NZE情境,評估到2030年邊境碳關稅可能對本公司生產事業營收之外銷產品產生的財務衝擊。

(3) 潛在財務衝擊
註:本公司外銷國家或區域2025年皆未規劃實施邊境碳關稅,故2025年無衝擊

 

3. 風險議題:客戶行為改變

(1) 衝擊說明

隨著國際間淨零政策的推動,為了達到價值鏈的淨零,品牌客戶要求價值鏈企業逐年降低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出具體減碳計劃。面對眾多下游客戶永續意識抬頭,傾向與積極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之企業進行採購,未來遠東新世紀若無法持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可能導致失去部分客戶與市場,進而影響銷售營收。

(2) 情境說明

本議題採用IEA於2024 WEO報告中提出的NZE情境,在該情境下,各產業的業者均啟動淨零排放策略,並全面要求價值鏈降低碳排放量,評估到2030年前本公司生產事業營收可能產生的財務衝擊。

(3) 潛在財務衝擊

4. 機會議題:採用低碳能源

(1) 衝擊說明

在國際淨零趨勢的影響下,企業綠能政策推動能量將逐步由企業本身擴展至價值鏈,要求價值鏈供應商推動減量措施。透過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購買再生能源憑證等方式,可直接降低公司因用電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依據本公司2024年溫室氣體盤查結果顯示,範疇二(即來自於輸入電力、熱或蒸汽而造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排放量約佔生產事業主要生產據點範疇一及二排放量42%。若未來遠東新世紀持續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不僅能滿足價值鏈客戶的需求,確保訂單量,更可因為提供符合客戶綠電要求之產品而提升產品價值,進而增加銷售營收。

(2) 情境說明

本議題採用IEA於2024 WEO報告中提出的NZE情境,評估在該情境下客戶為了達到淨零目標,將要求本公司擴大使用綠電,評估到2030年前本公司生產事業營收可能產生的財務影響。

(3) 潛在財務衝擊

5. 機會議題:開發或擴展低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

(1) 衝擊說明

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目標控制於1.5°C,企業為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減量政策亦從企業自身擴大至供應鏈廠商,要求供應鏈業者提供單位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低的商品,遠東新世紀未來若持續降低單位產量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能確保訂單量,並提升產品價值,進而帶動銷售營收增加。

(2) 情境說明

本議題採用IEA於2024 WEO報告中提出的NZE情境,評估在該情境下客戶為了達到淨零目標,對本公司綠色產品需求將持續增加,評估到2030年前本公司生產事業營收可能產生的財務影響。

(3) 潛在財務衝擊

6. 機會議題:進入新市場

(1) 衝擊說明

為了降低一次性化學工業產品造成之溫室氣體排放量,以達到淨零排放之目標,目前已有多國政府相繼推動要求包裝材料應使用一定比例以上的回收再生料,或推動各項回收政策。西班牙於2023年1月起針對原生塑膠課徵稅率450歐元/公噸,英國自2025年4月起針對未使用達30%再生塑膠包材課徵223.69英鎊/公噸塑膠稅率;義大利則預計2026年7月開始實施。此外,歐盟於2024年12月正式通過「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法規」(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 PPWR),目標2030年一次性聚酯瓶回收再生料佔比達30%。美國環境保護署於2021年公布國家回收策略(National Recycling Strategy),預計於2030年將回收率提高到50%。遠東新世紀具備成熟的回收製造競爭力並持續研發新技術,2024年食品級回收聚酯規模居全球第一。展望未來全球回收率將持續上升,遠東新世紀若持續擴充生產基地,將可增加回收再生產品的銷售營收。

(2) 情境說明

本議題採用IEA於2024 WEO報告中提出的NZE情境,評估在該情境下客戶對於本公司的回收再生產品需求量將增加,評估到2030年前本公司生產事業營收可能產生的財務影響。

(3) 潛在財務衝擊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之策略與因應方案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

策略與因應方案

2024年管理成本

碳定價機制

掌握各生產據點溫室氣體排放情形,並透過五大低碳轉型策略達成本公司設定之短、中、長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致力達成2050 年淨零排放。同時運用內部碳定價機制作為管理工具,於評估節能減碳專案時增加碳效益,強化減碳誘因,並於每月管理報表計算各事業群之碳成本,作為決策參考減碳專案投資22.96億元

邊境碳關稅

本風險財務衝擊與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正向相關,將透過擴大低碳替代原料之使用並提升能源效率、採用低碳燃料與推動再生能源建置等策略,降低生產製程碳足跡

客戶行為改變

針對價值鏈客戶之低碳產品需求,將積極降低單位產量溫室氣體排放量,透過提高能源效率、低碳燃料替代與使用再生能源方式,降低生產製程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採用低碳能源

透過簽署長期購電協議等方式取得再生電力,並持續於全球據點擴建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自發自用,包含太陽能發電及沼氣發電,預計至2025年全球據點之再生電力使用量可達2.5億度,藉此滿足客戶之期待再生能源建置與購買成本12.18億元

開發或擴展低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

持續推動綠色產品相關之技術研發,包含Replace取代石油原料、Recycle回收循環再生、Reduce減少能資源耗用等產品,並擴大產能,以符合價值鏈客戶之需求綠色產品研發成本5.76億元

進入新市場

持續研發循環再生技術,與多元循環再生產品之應用,並關注各國回收相關法案推動趨勢,佈建陸、海、空全方位回收再製技術,擴大回收循環再生產品與產能規畫。目標回收聚酯產能規模全球第一回收聚酯產能擴充投資20.18億元
註:減碳專案投資金額22.96億元包含再生能源建置與購買成本12.18億元

 

氣候變遷風險指標與目標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達成進度 

註:
1. 包含本公司生產事業100%主要生產據點之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量
2. 本公司未使用碳抵換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低碳轉型策略

  1. 提升能源效率:持續透過製程改善、設備改善、能源管理等方式提高能源效率,規劃建置汽電共生系統,透過廢熱的回收再利用,以達到熱能與電能共同使用的最佳效益。
  2. 低碳燃料替代:短期計劃以碳排放量較低的天然氣、生質燃料替代碳排放量高的燃煤或重油。中、長期計劃以氫氣取代天然氣,達到能源轉型。
  3. 發展再生能源:積極投資設置多元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並逐年外購再生電力,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2024年21.9MW,發電度數約2,500萬度,2025年預期裝設38.2MW,預計可發電4,700萬度
    • 簽署長期購電協議:自2023年起,每年購買至少1億度
  4. 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可利用之產品,規劃未來以鍋爐排氣的碳捕捉再利用為主,以及研究利用微藻進行生物捕捉二氧化碳之技術。
  5. 原料使用轉型:採用低碳替代原料,包含回收再生(Recycle)及生物質(Biomass)等方向,運用企業核心技術優勢,積極開發環境友善且低碳的新材料,並擴大應用產品範圍。
     
繼續閱讀:溫室氣體管理回上頁
有關本公司企業永續疑問及建議,
歡迎使用e-mail或線上表單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樂意為您解答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