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原遠東紡織〉,乃台灣規模最宏大、最多元化的紡織及相關產品製造者。本公司共分化纖、紡織、石化、土地開發與轉投資五大事業。

下載永續報告書下載永續報告書
下載永續報告書
展開選單展開選單
展開選單
Loading

Loading...

永續環境

永續環境

全球暖化日盛,氣候變遷遽增,我們透過各類創新作為達成環境永續目標

Scroll

氣候變遷風險策略

建立氣候韌性

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的影響日益明顯,為減緩及調適氣候變遷的危機,遠東新世紀自2019年推動「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 lDisclosures, TCFD)」衝擊評估,每年揭露評估結果於永續報告書與公司網站,並於2023年發布首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TCFD Report)。透過TCFD架構及IFRS永續揭露準則(草案)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評估氣候變遷對各事業部與生產據點產生的風險與機會財務衝擊,藉以建立氣候韌性思維。
下載本公司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 

氣候治理

遠東新世紀氣候治理以董事會為最高層級,督導全公司氣候變遷相關策略與管理方針,並設立董事會層級之功能性委員會-企業永續委員會。依公司組織設立「企業永續推行委員會」,行政總部總經理擔任召集人,由各事業總部生產據點、業務單位與行政部門共同推動本公司氣候風險減緩調適以及低碳轉型;其中溫室氣體及能源管理相關業務由能源小組統籌;由董事長辦公室企業永續小組負責彙整各項永續績效,呈報至企業永續委員會及董事會;各事業總部總經理、營運長及能源小組定期於董事會及內部會議向董事會成員報告氣候變遷相關議題。

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組織圖

 

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制度 

為了全面掌握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本公司之衝擊,遠東新世紀設定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制度,由企業永續推行委員會負責推動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管理,定期向治理階層報告風險與機會,以落實自董事會由上而下的追蹤監督機制。

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程序 

 

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

遠東新世紀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工作小組提出之框架,建立完整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鑑別流程,首先蒐集氣候議題資訊,再透過兩個極端情境—升溫情境(RCP8.5)及淨零排放情境(NZE)—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之鑑別,篩選出18項與遠東新世紀相關之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議題,接著衡量各議題之「影響時間」、「發生可能性」與「影響程度」,以評估風險與機會之衝擊和影響,進而篩選出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

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情境

情境

RCP8.5(升溫情境)

NZE(淨零排放情境)

適用類型

實體風險

轉型風險、機會

說明由IPCC於第五次評估報告(AR5)提出,此情境假設未來全球所有國家皆未採取任何新的減量行動,從而導致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可視為最嚴苛的升溫情境。透過採用RCP8.5的情境,可評估在面對最極端的氣候挑戰下受衝擊之程度由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出,為了達成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下的目標,此情境代表各國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之路徑,可視為最積極推動減量措施的情境。透過採用NZE的情境,可協助遠東新世紀面對未來全球積極推動減量政策的浪潮下,具備因應方案,奪得先機

 

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清單

編號類型風險與機會議題潛在財務影響可能發生/影響最高時間
1轉型風險溫室氣體減量及再生能源相關法規配合法規要求,擴大建置再生能源裝置,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中期
2轉型風險碳定價機制本公司生產據點所在區域推動碳定價政策,針對碳排放量課徵碳費/碳稅,預估可能在2050年達到高峰,本公司因繳納碳費/碳稅導致營運成本增加長期
3轉型風險邊境碳關稅為避免碳洩露,各國針對進口產品制訂邊境碳關稅制度,本公司外銷產品被課稅,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中期
4轉型風險轉型至低碳排技術與燃料為了推動低碳轉型,汰換既有傳統高耗能高排碳設備與燃料,並引入高效率低排碳量之設備與燃料,導致資本支出與生產成本增加中期
5轉型風險淨零相關技術之研發面對市場之需求,本公司持續研發淨零相關技術與綠色低碳產品,導致研發成本增加中期
6轉型風險客戶行為改變伴隨氣候變遷影響,客戶傾向使用更低碳之產品,並要求本公司降低碳排放量,若無法滿足客戶要求,將可能導致客戶流失,營收減少中期
7轉型風險失去投資方青睞因無法維持良好ESG績效,降低投資方投(融)資意願,進而導致市值下滑或資金成本增加中期
8轉型風險產業污名化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若有與碳排放相關負面消息,恐遭受政府與周邊民眾要求降載甚至停產,導致產能與營收減少長期
9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和頻率增加極端天氣造成設備受損,導致產能減少或維修費用增加長期
10實體風險海平面升高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本公司生產據點若處於海平面上升潛勢高的區域,可能造成資產設備淹沒,進而導致資產受損長期
11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性和頻率增加(供應鏈)供應商所在地或供貨路徑受氣候影響,原物料無法如期到廠,導致產量減少中期
12實體風險平均氣溫上升供應商所在地或供貨路徑受氣候影響,原物料無法如期到廠,導致產量減少長期
13實體風險降水模式的改變與極端氣候極端的降水模式,如連續不降雨天數增加,提高缺水風險,本公司為提高水資源韌性,投資節水設施並啟動限水應變措施,導致資本支出及營業成本提高短期
14機會降水模式的改變與極端氣候極端的降水模式,如連續不降雨天數增加,提高缺水風險,本公司為提高水資源韌性,投資節水設施並啟動限水應變措施,導致資本支出及營業成本提高中期
15機會採用低碳能源極端的降水模式,如連續不降雨天數增加,提高缺水風險,本公司為提高水資源韌性,投資節水設施並啟動限水應變措施,導致資本支出及營業成本提高中期
16機會開發或擴展低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本公司持續降低產品碳排放量,符合客戶減排要求,提高產品議價能力或提高訂單量,進而增加銷售營收短期
17機會透過研發和創新,開發新產品或服務透過研發綠色產品,滿足客戶之要求,進而增加銷售營收短期
18機會進入新市場隨著各國回收政策推動,有利本公司擴大回收產品銷售市場,進而增加銷售營收短期
註:短期為2022-2025年、中期為2026-2030年、長期為2031-2050年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結果 

鑑別結果顯示「碳定價機制、邊境碳關稅、客戶行為改變」為前三大風險,「進入新市場、採用低碳能源、開發或擴展低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為前三大機會。遠東新世紀針對六項議題進行財務衝擊量化分析,並擬定管理策略、展開相關因應措施,以強化本公司氣候韌性。

遠東新世紀氣候風險矩陣

 

遠東新世紀氣候機會矩陣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之策略與因應方案 

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策略與因應方案
碳定價機制全面啟動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掌握各生產據點溫室氣體排放情形,並透過五大低碳轉型策略,全面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包含提升能源效率、低碳燃料替代、發展再生能源、原料使用轉型,以及使用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等。以達成本公司設定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短期目標2025年預計減少20%溫室氣體排放量,中期目標2030年減少40%排放量,致力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此外持續研析參考國際碳價趨勢,評估內部碳定價制訂策略
邊境碳關稅本風險財務衝擊與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正向相關,將透過擴大低碳替代原料之使用並提升能源效率、採用低碳燃料與推動再生能源建置等策略,降低生產製程碳足跡
客戶行為改變針對價值鏈客戶之低碳產品需求,將積極降低單位產量溫室氣體排放量,透過提高能源效率、低碳燃料替代與使用再生能源方式,降低生產製程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採用低碳能源持續推動再生能源之建置,包含太陽光電、沼氣發電、風力發電,並與其他再生能源供應者合作,預計至2025年達90MW裝置容量,較2022年成長5倍,年發電度數可達1億度;此外,自2023年起,每年購買至少1億度再生能源,藉此滿足客戶之期待
開發或擴展低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務持續推動綠色產品相關之技術研發,包含Replace取代石油原料、Recycle回收循環再生、Reduce減少能資源耗用等產品,並擴大產能,以符合價值鏈客戶之需求
進入新市場持續研發循環再生技術,與多元循環再生產品之應用,並關注各國回收相關法案推動趨勢,佈建陸、海、空全方位回收再製技術,擴大回收循環再生產品與產能規畫。目標回收聚酯產能規模全球第一
 

氣候變遷風險指標與目標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達成進度 

註:包含21個生產據點之類別一(範疇一)及類別二(範疇二)排放量
 

五大低碳轉型策略

  1. 提升能源效率:持續透過製程改善、設備改善、能源管理等方式提高能源效率,規劃建置汽電共生系統,透過廢熱的回收再利用,以達到熱能與電能共同使用的最佳效益。
  2. 低碳燃料替代:短期計劃以碳排放量較低的天然氣、生質燃料替代碳排放量高的燃煤或重油。中、長期計劃以氫氣取代天然氣,達到能源轉型。
  3. 發展再生能源:積極投資設置多元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並逐年外購再生能源電力,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2022年15MW,2025年90MW,成長5倍,預計可發1億度再生能源電力
    • 購買再生能源:自2023年起,每年購買至少1億度再生能源
  4. 使用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以鍋爐排氣的碳捕捉再利用為主,達到減排效益。
  5. 原料使用轉型:採用低碳替代原料,包含回收再生(Recycle)及生物質(Bio-mass)等方向,運用企業核心技術優勢,積極開發環境友善且低碳的新材料,並擴大應用產品範圍。
     
繼續閱讀:溫室氣體管理回上頁
有關本公司企業永續疑問及建議,
歡迎使用e-mail或線上表單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樂意為您解答

聯絡我們